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是评估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依据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接下来杭州慕迪小编来和大家一起了解关于地表水重金属的监测标准及方法,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重金属污染物监测指标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以下重金属的限值(单位:mg/L):
1.铅(Pb):Ⅰ~Ⅲ类≤0.05,Ⅳ类≤0.05,Ⅴ类≤0.1
2.汞(Hg):Ⅰ~Ⅲ类≤0.0001,Ⅳ类≤0.001,Ⅴ类≤0.001
3.镉(Cd):Ⅰ类≤0.001,Ⅱ类≤0.005,Ⅲ~Ⅴ类逐级放宽至0.01
4.六价铬(Cr⁶⁺):Ⅰ~Ⅲ类≤0.05,Ⅳ类≤0.05,Ⅴ类≤0.1
5.砷(As):Ⅰ~Ⅲ类≤0.05,Ⅳ类≤0.1,Ⅴ类≤0.1
6.重金属铜(Cu)、锌(Zn)、镍(Ni)、铁(Fe)、锰(Mn)等也有具体限值,根据水体功能类别不同而异。
二、常用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适用于铅、镉、重金属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高灵敏度,适用于痕量重金属(如汞、砷);
冷原子荧光法:常用于汞的检测;
光学比色法:适用于铜(Cu)、锌(Zn)、镍(Ni)、铁(Fe)、锰(Mn)、汞(Hg)、铅(Pb)、六价铬(Cr⁶⁺)等不同重金属的实时测定;
原理:
经过预处理的水样由注射泵注入到反应池中后首先与强酸性试剂进行反应,将水样中所有形态的重金属统一氧化成二价重金属离子,其次再加入还原性试剂将二价重金属离子还原成亚重金属离子,接着加入掩蔽剂消除水样中共存离子的干扰,最后加入特性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在测量范围内,其颜色改变程度与水中重金属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颜色变化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水样中重金属的含量。
三、质量控制要求
1.实验室质控: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一般要求80%~120%);使用标准物质校准仪器,确保数据准确性;
2.现场质控:避免采样器具污染,记录水文条件(如流速、水温)。
四、应用与评价
1.水体功能分类:
Ⅰ类: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Ⅲ类:渔业、农业用水;
Ⅳ~Ⅴ类:工业或景观用水。
重金属限值随类别严格程度递减。
2.超标处理:
若重金属超标,需排查污染源(工业废水、矿山排水等),并采取截污、生态修复等措施;
五、注意事项
砷的特殊性:虽归类为“类金属”,但常纳入重金属监测范围;
形态分析:部分重金属(如铬、汞)需区分不同形态(如Cr³⁺与Cr⁶⁺毒性差异大);
生物累积性:即使低浓度重金属长期存在,也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 2025-04-25安装在线氨氮分析仪需要注意些什么?
- 2025-04-25污水污染物中怎么会有氰化物呢?
- 2025-04-25养殖用水水质溶氧量标准问题
- 2025-04-25火电厂外排的高盐废水危害几监测问题
- 2025-04-25防止水污染事件水质检测不能落
- 2025-04-25内回流引起的氨氮超标!应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