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为了保障再生水的回收利用安全性,我国已经推出了相关标准。对再生水用于灌溉、景观环境、工业及城市杂用(如冲厕、消防、车辆冲洗等)作了相应的规定。需要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19)要求。本文主要是针对水处理厂再生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分析说明。
比如说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指标远远小于灌溉、工业等用水的限值要求。这么一来该水不仅可以用于河道的补给,也是可以用于灌溉、景观等场合。但如果《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中要求大肠杆菌监测不出来,那么再生水就不能直接用于冲厕、车辆冲洗、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等城市杂用。
以下资料来源网络(侵权删),是针对某两厂中污染物的检出率。
1.进出水人源微生物污染检出率:
经测定,所有进水样品均检出人源微生物污染HF183分子标记,即检出率为100%。14个再生水样品中共有12个检出人源微生物污染HF183分子标记,即检出率为85.7%,其中A厂检出率为100%,B厂检出率为71.4%,表明两厂再生水中存在人源微生物污染可能性。
2.再生水厂进出水耐氯菌的检出率:
14个污水处理厂进水水样共有7份样品检出耐氯大肠杆菌uspc-IS30-flhDC分子标记,检出率为50%,其中A厂检出率为42.9%(3/7),B厂检出率为57.1%(4/7)。14份再生水样品中共有2份检测出含有耐氯大肠杆菌uspc-IS30-flhDC分子标记,检出率为14.3%,其中A厂和B厂的检出率均为14.3%。
A厂7份再生水样品中仅有3份样品有菌落生长,但菌落特征显示全部为非粪大肠菌群菌落。B厂7份样品全部长出粪大肠菌群菌落,通过分离鉴定共获得40株大肠杆菌,其中耐氯大肠杆菌8株。耐氯菌株来自6份再生水样品,因此再生水耐氯大肠杆菌总检出率为42.9%(6/14),6份样品全部来自B厂,B厂的耐氯大肠杆菌总检出率为85.7%(6/7)。该结果表明, A厂所产再生水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然而在采样期间B厂加氯设备未运行,仅使用紫外一种消毒方式,工艺流程的差异可能导致了A厂所产再生水水质优于B厂,未能从A厂再生水样品中分离到大肠杆菌。
两厂14份再生水样品DNA中仅有2份含耐氯大肠杆菌uspc-IS30-flhDC分子标记,然而,通过对相同14份再生水样品过滤膜并在MFC培养基选择性培养粪大肠菌群后,共从6份样品中分离得到耐氯大肠杆菌。导致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对样品进行选择性培养后,大肠杆菌数量大量增加,因此分离得到耐氯大肠杆菌的概率增大。该结果提示可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增加选择性培养步骤,提高耐氯菌的分离率。
那说到这,我们可以利用什么一起来对水体中的大肠杆菌进行监测呢?杭州慕迪科技生产大肠杆菌在线分析仪就有此功能。
- 2023-03-23了解水污染事件,提醒你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 2023-03-23关于陕西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新闻
- 2023-03-23做好水污染防治应先保护好哪些水源?
- 2023-03-23市场上总锰在线分析仪价格乘次不齐,正常吗?
- 2023-03-232022年杭州慕迪中秋节放假通知
- 2023-03-2310年来有上亿农村人群饮水安全得以解决